山东润中药业有限公司
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
时间 : 2019-12-16 13:20:34   点击量:2010

中国中医药网  当前,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迎来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大好时机。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全国中医药大会成功举行。笔者认为,实现中医药的振兴发展,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,这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,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。


什么是中医药的精华?笔者认为,天人合一、崇尚自然是精华,望闻问切、简便验廉是精华,君臣佐使是精华,大医精诚、仁人之术是精华,防患未然、扶正祛邪也是精华,流传几千年的中医药思维、理念、道德、理论、技术、手法等都是精华,都值得我们认真传承。同时,传承不是因循守旧、墨守陈规,也不是照搬照套、囫囵吞枣,而是传承其精神,吸收其精华。


对于传承中医药精华,笔者认为可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个阶段已经走了几十年,这就是中医药人做的搜集、整理、传授、应用等工作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,今后我们应当进入传承中医药精华的第二阶段,要解剖、分析、消化、吸收。对于中医药的精华,不能只满足于拿来主义,不能只知应用,不问缘由,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


我们应当敢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,在经方所含的中药材中,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分析,并按照君臣佐使配伍的理论进行组合试验,从而发现经方有效治疗疾病的奥秘,并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地研发出新的治疗重大疾病的药品和方案。这是具有生命力的传承,而不是跟在前人后边机械地套用,是在传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,实现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。有些同志认为,这是用西医的手段检验中医,是“以西律中”,不符合中医药规律。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。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检测论证中医药的成果,与套用西医理论和方法毫无关联,现代科技成果不仅姓西,也姓中;西医可以用,中医也可以用。


中医药发展的规律是什么?不能是只知经验而不求根据。这个问题对于传承中医药精华是一道坎,闯过去海阔天空,闯不过去障碍重重。对于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,也需要深刻领会科学内涵,把握基本要领。什么是守正?就是守住中医药思维之正、道德之正、理论之正、技术之正,固正本、持正义、走正路,扬正气、结正果。什么是创新?笔者认为,新时代的中医药创新,就是将中医药理论、学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,推动中医药现代化、产业化,这是中医药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,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。


第一,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。将现代科技成果应用到中医药学之中,丰富中医药理论,更新中医药技术,釆用新的智能化设备、器械,更加安全有效地为人民健康服务。中医药吸收现代科学技术,依然保持中医药的理论、特色,而且手段更科学、方法更先进,效果更好,更受群众欢迎。


第二,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的现代化、产业化。国家应当尽快修订完善人工种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规范,加强中草药材质量控制,强化中草药材种植环境保护,推行生态种植、野生种植和仿生种植。更为重要的是制定中草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标准,并实行优质优价。中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,是维护中药疗效的前提和关键,必须切实保障。要鼓励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中草药材种植,兴办规模化种植生产基地。特别要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中药材种植,提高品质和效益,增加种植业收入。


第三,加快推进中成药研制现代化、产业化。采用现代科技手段,对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与合成,研制生产疗效更确切的中成药,应当成为今后中药创新的重点。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,依然保持天然药物的本质,而且有效成分流失少、纯度高、疗效更好。这不是中药西化,也不是中药西制。衡量中药与西药的根本区别,不在于制作手段和工艺,而在于天然药物与化学药物之分。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,研制出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,依然属于中药范畴,她为中药现代化闯出了一条新路,她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路,应当成为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动力。


中成药研制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囯家支持的重点,完善医研产一体化模式,集中优秀人才研制生产新的中成药,不仅生产新型单方中成药,也应当探索按照提取药材有效成分的思路和君臣佐使配伍的理论,进行研制复方中成药的试验,以提高中成药疗效,带动中成药走向市场,走向世界。


第四,加快推动新型中医用器械、设备现代化、产业化。按照中医学理论,采用现代信息和智能化技术,研制生产用于正骨、推拿、按摩、理疗、针灸等方面的设备、器械,以推广优质中医技术,造福人民。


第五,推动中医药“治未病”现代化、产业化。中医药的精华之一,是预防为主,未病先治。西医药的预防,主要是注射疫苗预防传染病滋生蔓延。而中医药的预防,是强身健体、修身养性,是科学饮食、适当运动、健康生活和乐观心态,对于预防恶性肿瘤、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等严重疾病办法更多,效果更好。中医药的“治未病”更容易走向社会、走入民间,更容易被民众所理解、所接受,更容易形成服务体系和产业规模。社会资本应当更多地投入健康产业,与中医药治未病的技术相结合,为维护人民健康服务,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。(高强)


分享到: